•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理论研究

晚清沂州府的自然灾害与赈灾活动

时间:2018-11-23 16:21:27  作者:刘晓焕  来源:  查看:4822  评论:0

晚清时期,沂州府辖兰山县(民国初年改称“临沂县”)、郯城县、费县、蒙阴县、莒州(民国初年改称莒县)、日照县、沂水县七州县。这里地处鲁南山区,历史上一直是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地方。甲午战争以后的几年间,这一地区连年有灾,尤其l899年前后,旱灾、虫灾尤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清政府从维护自己的统治、消弭民众反抗的立场出发,一再颁旨命令山东地方官府设法赈灾。这样,上自山东巡抚,下至地方士绅,相继投入了赈灾活动。

一、18981900年沂州府的受灾情况

旱灾情况。1898-1900年,沂州府持续干旱,尤其1898年春和1 899年春均发生过历史上少见的旱灾。189933 日《山东时报》曾报道过1898年冬、1899年春旱灾的有关情况:“沂州至今无雨,粮价日贵,故人心更觉不安。”1899621,山东巡抚毓贤给清廷的奏折中也提到沂州府1899年春旱情况:“其沂州所属兰山、郯城、费等县,近较旱荒。”莒州是沂州府旱灾最为严重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州县。据民国《重修莒志•人物志》记载:“光绪二十四年春,莒境大荒。”

虫灾、瘟疫情况。当时,沂州府的虫灾主要发生在1898年尤其是1899年的夏秋间。如果说1898年的虫灾受灾区域尚局限在莒州一带的话,那么,到了1899年就几乎扩大到整个沂州府地区。因此,这一时期沂州府不仅虫灾区域越来越大,而且受灾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了1900年春天的饥荒和夏天的瘟疫。今人编《临沂百年大事记》、新修《临沂地区志》及临沂市档案馆编《临沂近代灾情资料》均记载:“(1899年)秋,沂州府属虫灾严重。自入夏以来,莒州、蒙阴、兰山等地即有虫灾发生,食谷叶几尽;其中莒州粘虫为甚,不数日繁衍遍野,厚积寸余,道路间几不容足,未及浃旬,竟成赤地。至7月中旬方消失殆尽。莒境内田禾被食尽,致使秋粮颗粒无收,大饥荒。”

二、18981899年沂州府灾民的流向与反抗活动

1899年前后的旱灾、虫灾、瘟疫,几乎遍及沂州府全境,给沂州府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不仅“府城内日有饥民倒毙”,而且莒州、费县等州县“乡村贫民多有饿死者”,尤其郯城县境内,更是“哀鸿遍野,饿毙者不计其数”。贫苦民众或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或铤而走险,奋起抗争。

(一)1899年前后沂州府灾民外出谋生的去向

历史上沂州府各州县灾民即有走南闯北寻求活路的传统。如郯城、兰山两县,地势低洼,久而不雨则旱,一旦遇雨则涝。劳动人民迫于灾荒,“游食四力,浸以成俗”。他们北走关东、热河、内蒙古,南渡江淮,远及湖广、江西、福建。1899年前后,沂州府先后发生旱灾、虫灾之际,当地灾民的流浪去向,除延续传统的闯关东、下江南寻找活路外,主要的还有两条去向:

一是向省内无灾或灾害较轻尤其是需要劳动力的地方流动。如部分是涌向以高密县为中心的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当时德国侵占胶州湾之后,为便于掠夺内地的农农副产品与矿产资源,加紧向内地强行修筑胶济铁路。德国侵略者在胶济沿线招募不到足够的民工筑路,被迫高价从外地招募民工。这样,就为沂州府的流浪灾民提供了务工机会。

二是向临近省份如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尤其河南省流动。如向河南的流动。1899年底1900年初,流往河南的沂州府灾民大部分被河南、山东地方官府委派的官员率兵勇押解回山东故乡,但在途中尚有部分灾民因担心回乡后生活无着落仍行逃回河南。

(二)1899年前后沂州府灾民的反抗活动慨况

当时,沂州府未外出谋生的灾民,相当一部分则走上反抗的道路。1898年春,沂州府大旱时,兰山、费县交界东庄寺、车辋等处饥民,联合散兵游勇,在臧公仅、宋四等人带领下,啸聚数百人,“携带洋枪器械”,公开向附近村庄财主及家中罔粮之教民“借粮”,在当地引起极大震动。这场斗争揭开了沂州府人民“借粮”“闹教”斗争的序幕。差不多同时,莒州“四乡饥民抢粮聚众,将酿巨变”。从此,沂州府饥民抢粮反教斗争持续不断,此伏彼起。兰山县何家楼、小太平庄等地的民众就曾先后抢去当地教民的粮食、花生及家具。所有这些反抗活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沂州府的统治。

在上述灾民四处流浪及纷纷起来反抗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为抚辑灾民,不得不抽出精力,筹措款项,进行赈灾活动。

三、地方官绅在沂州府所开展的赈灾活动

1899年前后,地方官绅在沂州府的赈灾活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山东巡抚毓贤、袁世凯主持的赈灾活动;二是沂州府当地官绅的赈灾活动;三是江南士绅唐锡晋、严作霖等人的义赈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沂州府官绅的赈灾活动开始较早,自1898年春旱时就开始了;山东巡抚毓贤的赈灾活动大约始于18986月;而江南士绅的义赈活动则始于1899年冬。这三种赈灾形式可谓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一)山东巡抚毓贤、袁世凯主持的赈灾措施

1898-1900年沂州府发生自然灾害期问,相继担任山东巡抚的前后共计三人,分别是张汝梅、毓贤、袁世凯。除张汝梅外,毓贤、袁世凯两人针对沂州府的自然灾害分别主持采取了派员勘灾、委派绅士“领银承办平粜粮石”、拨款“购粮平粜”和“设厂散粥”、奏请“东省三成赈捐”“冉展限接办一年,以资赈济”等项赈灾措施。

1.毓贤在任期间的救灾措施

1898年春,沂州府发生旱灾时,山东巡抚为张汝梅。当时,他忙于对付大刀会、义和拳,未在沂州府从事过什么赈灾活动。次年春,沂州府再次发生灾荒时,山东巡抚已更换为毓贤。毓贤(?--1901),号佐臣,满洲正黄旗人,监生出身。1879年,由选用同知捐纳知府派分山东。升任山东巡抚之前,他就已在山东为官20余年。毓贤于当年314日抵任后,首先在鲁北沿黄灾区“散放春赈,酌给籽种钱文,计惠民等三十三州县一场”,至56月间“一律告竣”。不久,他便闻知“沂州所属兰山、郯城、费等县,近较旱荒”,随后又转而投入对沂州府的勘灾、救灾活动。

毓贤遵照清廷的旨意,针对沂州府发生旱灾,不仅分派官员实地查勘,而且拨款加以抚恤,并据实奏知清延。嗣后,毓贤因镇压大刀会、义和拳不力,被清政府降召免职回京。这样,山东巡抚衙门在沂州府前期的救灾活动伴随着毓贤的去职而告一段落。

2. 袁世凯上任后的赈灾举措

1899126,身为总统武卫右军的工部右侍郎袁世凯接替毓贤继任山东巡抚。他到任之后数日,便接奉清廷进行赈灾的渝旨。袁世凯不敢怠慢。19001月中旬,袁世凯决定,沂州府属莒州、沂水、蒙阴3州县,各发粜本银3000两。同时,鉴于“沂州府属,每于冬令即有出外就食贫民,迨经遣回,资费巨万”。并“于沂州府属之附郭首邑兰山县宽设粥厂,收养贫民,曾拨给银五千两,煮粥赈放,将来无本可归”。这样,袁世凯抵任之后,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在沂州府地区莒州、沂水、蒙阴、兰山4州县发放赈银14000两,加上在登、莱、青三府所属州县所发放赈银16000两,“统共发银三万两”。清政府对此表示赞赏。

(二)沂州府地方官绅的赈灾活动

18981900年大灾期间,沂州府一带士绅虽然很早就有人开始从事赈灾活动,但人数并不多;后来,由于清政府及山东巡抚衙门都非常重视沂州府地区的赈灾事宜,加上又有江南士绅的推动,以致越来越多的官吏、士绅纷纷卷入这场赈灾活动。

1. 有关官吏的赈灾活动

大约从1899年夏开始,沂州府知府及各州、县知州、知县也大都抽出相当精力投身于当地的赈灾活动。其中表现较好、值得称道的官员并不乏人,代理沂州府知府杨建烈、代理莒州知州周家齐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杨建烈,顺天人(福建籍),1899年奉命代理沂州府知府。1899年冬,南绅唐锡晋父子来沂州府治赈时,先期到达日照的唐宗愈(唐锡晋长子),因日照知县缪润绂讳灾而拒绝,只得南归。随后到达日照的唐锡晋,直奔沂州府衙谒见杨建烈,在杨建烈帮助下,唐锡晋“始得赈莒、沂水、兰山、蒙阴、日照五州县”。

各州县知州、知县中以莒州代理知州周家齐表现最佳。周家齐,字可均,安徽合肥人,1876中举后,以知县分发山东。189911月奉命代理莒州知州。甫下车,即问民间疾苦;民众遂以旱灾相告,从一开始就对周家齐怀有好感。周家齐抵任之后,一改前任钱心润放纵饥民“均粮富室”的做法,代之以强硬性措施,初步稳定了民心。新修《莒县志》卷首《大事记》对此记载说:“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春饥、夏疫大灾之时,(代理)知州周家齐请来赈银2000(3000两),并用官仓设平粜局,按人口平价零售;……救活百姓甚多。””另外,周家齐“才敏能断,长于折狱,裁决如流,案无留牍”,因而颇有政绩。

2.沂州府属各州县十绅的赈灾活动

至于沂州府所属各州县上绅的赈灾活动,情况也不太一样。从现存方志(主要是民国的《临沂县志》《续修临沂县志》和《重修莒志》)的记载来看,最主要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捐粮(物)捐钱。这是地方士绅从事赈灾活动的最主要的方式。代表人物有兰山县的狄学勤、刘振南以及莒州的崔景升、王玉美、战希盂等。

二是办平粜,设粥场。这是当时士绅从事赈灾活动的另一重要方式。莒州的于松龄、于椿龄等人即为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综上所述,18981900年沂州府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十分严重的,山东地方官绅及江南士绅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活动,对稳定当地的社会局势起了一定作用,但总的来说,评价不宜过高。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