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齐鲁艺术名家

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

时间:2019-1-29 21:09:22  作者:吴文峰  来源:  查看:4387  评论:0


     在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举办的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第二届书画展上,吕树建书写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了出席开幕式的省书协领导的好评。参观展览的省厅人员说,只听说吕树建爱书法,没想到写得这么好。

 家传重“教育”

吕树建,1968年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西辛庄,和“红嫂” 明德英是同乡,与“沂蒙母亲”王换于同村。战争年代,这里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被成为“小延安”;古代,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由于家传的影响,吕树建从小喜欢“写字”。说起当初,喜欢文字工作的吕树建用了五个“教育”来总结:一是爷爷的“典范教育”。他的一个本家爷爷,曾是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童年的吕树建常去串门,看到爷爷正襟危坐、泼墨挥毫感到崇敬和好玩,便凑上前去观看。爷爷见他是可塑之才,当场抱他到椅子上,手把手教他握笔、蘸墨,并写了几张“仿”,让他带回家摹写。吕树建说这是他最早的“临帖”记忆,那时年龄只有五六岁。遗憾的是爷爷去世太早了。二是姨父的“示范教育”。吕树建的姨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书法家,每年临近年关,就写了春联,到处赶集叫卖。相隔二十里地的吕家,更是每年必到之处。吕树建说,姨夫每次来了,二事不顾,拉开桌子,先裁纸、后写字,为的是第二天好赶附近的大集。为了活跃气氛,姨夫一边写字,一边念念有词。有的是联句,有的是书法理论,像什么“高山坠石”、“屋漏痕、锥划沙”、“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等,口到手到,一幅幅对联笔下诞生,也让少年吕树建记住了一些“专业术语”。一年一度,姨夫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寒冷的冬夜,总是写到很晚;吕树建哥仨更是围在桌旁,研磨、托纸、组合写好的对联,一直相伴到夜深。手冷就放到嘴上用热气哈哈,脚冷就抬起来在地上跺跺。在吕树建三年级的那年冬天,他趁姨夫歇息,当场写的一幅对联夹在姨夫的作品中,次日竟被人买走了。“对联的内容是‘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多年以后,吕树建对那次“捉刀”行为记忆犹新。从此,吕树建逐渐成为写春联的主力。三是哥哥的“侧面教育”。吕树建的两个哥哥也都喜欢书法,经常一起探讨字怎样才能写得漂亮耐看,耳濡目染,吕树建受益匪浅。四是母亲的“赏识教育”。吕树建说,别看母亲是农村妇女,因为她祖上文化人多且崇尚知识,对字写得孬好特别看重。母亲经常把他写好的毛笔字,自豪地拿给亲戚朋友展示,受到夸奖后,吕树建练字更积极、更自觉了。五是小学老师的“警示教育”。吕树建的小学老师字写得好,时常给学生举这样的例子:XXX学习不错,就是因为字写得太潦草,没有考上学……“五项教育”给出生在偏远山村的吕树建插上了书法腾飞的翅膀!

 墨香伴余暇

1988年,考入聊城师范学院的吕树建,更是如鱼得水,他从图书馆里借来钟繇、“二王”、柳公权、颜真卿、启功等名家的碑帖学习,同时找机会与对书法有较大造诣的老师接触,大大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术修养。吕树建深知,书法是个有钱有闲才能发展的高雅爱好。但当时他母亲早逝,家境平平,经济上非常拮据,买一刀毛边纸的钱都难以拿出来,练字只是在一些废旧的报纸上,有时是淡墨,有时蘸着水,更多的时候是捡一杆树枝,在操场的地上比划。大学四年,他读贴无数,硬笔书法获得过一等奖,粉笔板书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本新出版的、厚厚的《唐诗鉴赏大辞典》。作为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吕树建暑假回到老家,骑着自行车“千里走沂蒙”,写出的调查报告《沂南农业中专为何引起联合国重视》、《孟良崮下的小特区》等,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一等奖,他是全校唯一连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他采访“红嫂”明德英,采访企业家,提前一周回到学校,与同学一起把拍摄的上百张照片配上文字,用毛笔工工整整誊抄出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引起师生们赞叹。

吕树建曾无意中透露,为了勤工俭学,大二寒假回家,他曾写了一些对联拿到集上去卖,两次挣了50多元。后来,乡亲们都拿着红纸找他去写,他来者不拒,免费书写,并经常自撰联句,歌颂党好的好政策。直到现在,他偶尔回家过年,还不时有乡亲跑来请他写春联!

1992年,吕树建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省测绘局。经济条件改善了,业余时间多了,接触书法艺术的机会也多了。参观展览、拜师学艺、不耻下问,包括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如现任山东书协副主席于茂阳老师,当时是聊师的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也是吕树建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书法家”。于老师告诉他,学书法一定要临帖,而且要临自己喜欢的好帖;不临帖就没有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根基,也就难以创新和发展,这些话一直深深地印在吕树建的脑海里。再如现供职于中国书协的师弟郑培亮,每次见了,吕树建总是认真的请教。

1997年,吕树建加入了省直书画家协会,参加了协会举办的多期培训班,开始正式系统学习书法。结交了一批亦师亦友的同道者。包括山东著名的书法家张弩、王仲武、魏启后等老先生,他都曾带着自己的作品向他们讨教过。如多年来,他一直对魏启后的书法钟爱有加,鉴于老先生年事已高,不便打搅,他只好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到济南百旺商城等文化市场去欣赏揣摩先生的书法。偶尔见到先生题写的匾牌,也必定停下驻足观摩半天,体会先生的用笔奥秘。回家后,纸上演练。也许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吕树建“惜纸如金”,用废旧报纸、毛边纸练字,每次都是写了大字写小字,写了正面写反面,常常写到夜深人静,沉浸在无边的墨香中。他说,现在三天不写字,手就发痒!

 追求无止境

      吕树建现任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文字材料和宣传工作。平时非常忙,近来省厅编辑出版的《山东省地图集》、《鏖战旱魔,众志成城——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山东旱区)纪实》大型画册、《见证光辉历程、建设美好山东》专题地图册等书籍的文字材料,都浸透着他的大量心血。他说,自己当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这些年,他作为《中国测绘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刊的特约记者和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500多篇新闻、文学稿件。1996年写的论文《应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获得了全国测绘系统优秀论文,作为13名获奖作者之一,应邀到西安领奖并有机会参观了西安碑林。

吕树建说,他看景喜欢崇山峻岭,听歌爱好美声民族,画画钟情虬松古柏,书法尤其崇尚雄强遒劲。曾有一段时间迷恋于魏碑不能自拔,先是《张黑女》、再是《郑文公》、《石门铭》、《龙门十二品》、《元略墓志》,后是《张猛龙》等。行书在米芾、王铎法帖用功最勤。

吕树建认为,写字和书法是两个概念,写字强调实用性、工具性,但书法追求艺术性,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喜好和审美情趣,“达其性情,行其哀乐”。他始终遵循古圣今贤“结字当随时代,用笔千古不易”、“师古而不泥”、“推陈出新”等教诲,在继承传统,师法古人的同时,力求在书法创作中融入时代文化精神,体现时代特色,满足时人欣赏书法的需求。但对有些人打着“创新”旗号,制作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书法作品,追求所谓的震撼力,不仅老百姓看不懂,就是许多书法界人士也看不懂做法和现象,他不敢苟同。

2005年秋始,吕树建开始参加省内外书法展赛活动。行书作品入选省书协主办的“三强杯”山东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大展;20067月,获第三届“盛世中华”杯中青年组金奖;获庆祝东坡书画院成立五周年暨第二届东坡书画艺术节书画作品邀请展金奖;200610月作品入选“和谐颂”首届中华文人书画名家邀请展并获优秀奖;2007年元月,参加第二届“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作品入选《当代书画名家珍品博览》;2007年元月,作品入选庆祝《书法导报》创刊18周年全国书法精品展。2010年书法作品入选山东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小品展,入展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其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测绘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书法导报》发表。

说起《书法导报》,吕树建有这样两个故事。年前他开始自费订阅该报,一次去省中医买药,排队的功夫他拿出报纸翻阅,与一位外地的书法爱好者结识,经常电话交流。年前,他在公共汽车上阅读《书法导报》,一个年轻人主动和他攀谈,原来那人是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后也成了经常交流的朋友。实际上他非常渴望到北京等地拜访名师,集中精力学上一段时间书法,但他总觉得练书法毕竟是私事,绝对不能耽误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工作这么忙,如果请假到外地拜师学艺,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但他认为,书法是国粹,特别是在电脑打字成为主流、毛笔书法的今天,更需要有人去传承、弘扬。

吕树建目前是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今年初,被济南黄河国画院聘为副院长。私下里,吕树建曾说,我是那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人,毅力执着是我最大的优点。靠人品自成风神,以文化滋育书法,是我永远的追求。

“春种满田玉,秋收遍野金”!,这既是吕树建喜爱并经常书写的联句,也是人间的真理至道。我们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吕树建终会有大的建树!

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

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临池不辍写人生——吕树建同志的书法之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周传立: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