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红色革命文化

沂蒙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综述

时间:2014-6-5 20:16:55  作者:未知  来源:  查看:9338  评论:0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全国著名的几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所说的沂蒙地区,是一个区别于行政区划的广义上的地理内涵,其范围是指以沂蒙山区为中心,以今临沂地区为主体的山东东南部地区。这一区域大体上包括今临沂地区、莱芜市和枣庄市的全部;泰安市的东南部和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南部、济宁市的东部以及江苏徐海地区的北部。19397月至翌年5月,这里是中共山东第一区(习称大鲁南区)党委所辖区域的主体部分。1940年春夏,随着省、行政区、专区、县四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先后建立,山东第一区分为鲁中、鲁南和滨海三大行政区(战略区),且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鲁中、鲁南、滨海三大战略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其所辖的五、六个专区的地委、专署、军分区等均长期驻在这一地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鲁中南行政区的构成主体,华东、山东和鲁中南行政区的党、政、军首脑机关均驻扎于此,使临沂成为山东乃至华东解放区的首府。十余年间,根据地建党、建政、建军和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诸多经验和重要举措,都是在这里先行试点,待取得成功后,再向全省其他地方加以推广的。虽然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和革命斗争的需要,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动,但“沂蒙”一词作为山东中心根据地(解放区)的代称,却是一个公认的客观事实。


                                       鲁中沂蒙革命根据地


鲁中区位于胶济铁路西段以南,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段以东,滋()()公路以北,沂河以西。其中,二专区(即沂蒙专区)系鲁中革命根据地的腹地,鲁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于沂蒙专区之内。沂蒙专区的范围除东、南与上相同外,北依沂山、鲁山,西接新泰、莱芜。境内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地势险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5月,中共中央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约50人,携带两部电台来山东。520,郭洪涛等到达鲁中区泰安县南上庄中共山东省委驻地。第二天,郭洪涛在省委召开的干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会议决定在山东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暂定郭洪涛、林浩为常委,郭洪涛任书记兼军事部长,林浩任组织部长。5月下旬,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简称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630,边区省委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有:在鲁中,创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向北发展,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抗日根据地;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鲁东南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

7月初,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简称第四支队)一部南下;林浩率第四支队第一团、教导队和政治部到蒙阴县的坦埠,与廖容标、姚仲明带来的1个团会师。828,郭洪涛率南下部队北返,到达沂水县岸堤(今属沂南县),与林浩、廖容标所率部队会合。9月,边区省委在岸堤召开会议,研究开辟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问题,进一步确定在沂蒙山区建立根据地的方针。

为开辟鲁中及沂蒙抗日根据地,边区省委继调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第三支队1个团到沂蒙后,又调第三支队第八团来此。10月,第八团和廖容标、姚仲明部合编为第四支队第四团。11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全军4000多人分批南下,陆续到达沂、鲁山区。之后,进入沂水县东北部、安丘西南部地带。

为创造经验,指导全省的建党建政工作,边区省委直接领导了鲁中各县的工作,派出大批干部到沂水、蒙阴、临费边等县任职。在岸堤,边区省委直接领导了沂水第九区区委及区民主政府、动委会。在边区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沂水、 蒙阴等县先后成立了抗日群众团体。11月间,黎玉、张经武率领160名干部从延安来到岸堤。1227,山东八路军各游击支队的统一指挥机关--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成立;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称中共山东分局。到1938年底,鲁中区先后建立健全了蒙阴、沂水、费县、新泰、莱芜、博山、淄川、临费、泗水、安丘、临朐等县党的组织,所辖地区的区委、村支部以及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也相继建立。这表明,鲁中抗日根据地已具雏形。

19392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在鲁村召开全省军政会议,提出四条反动措施。此后,以沈鸿烈为首的国民党地方顽固派伙同国民党军队中的顽固分子缪?流等,继续策划限制共产党的办法,不断制造摩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与此同时,日本侵略军逐渐加强了对其占领区的控制。沂蒙抗日根据地和全省各地一样,出现了敌、我、顽“三角斗争”的局面。从同年6月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起,沂蒙军民的抗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

抗战初期, 各地抗日武装建立后, 未能迅速在抗日游击队控制的地区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6月初,中共山东分局接受过去忽视政权建设的教训,派出一批干部到各地组建县、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针对日军第一次对沂蒙大“扫荡”、国民党地方政权纷纷垮台的有利时机,山东分局于71下达了《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之指示》,要求在原政权机构被破坏地区,均要创建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机构;县界应以地形及战争需要重新划分,不受旧行政县界限制。不久,鲁中区先后成立了淄川、莱芜、博山、沂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7月下旬,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习称大鲁南区党委)在沂临边的青驼寺成立,同时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第一军区(对外称山东纵队后方司令部)

进入1940年,沂蒙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进展加快。216,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3月,临费县委建立;沂(水)、蒙()、临()、益(都)四县宪政促进会和沂水县参议会成立。610,中共费北县委和费北行署成立;临()费沂边联工委成立。711,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726826,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青驼寺召开,选举成立了全省统一的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战工会和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10月,鲁中区党委成立。次年2月,建立了沂蒙地委、沂蒙专署,辖沂水、蒙阴、沂南、沂临边、费东5个县。沂蒙行政区划正式确立。

1939年、1940年,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了25次大“扫荡”,其中万人以上“扫荡”有两次。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吴化文配合日军,对根据地实行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沂蒙抗日根据地一度被压缩在方圆几十里的狭小地带。

194116,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点。从3月起,日本侵略军先后推行5次“治安强化运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在11月间日军5万多人对沂蒙根据地大“扫荡”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刘子超、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长朱毓淦、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壮烈牺牲;沂蒙青壮年被掳者近万人,民众被杀害达3500余人,房屋被烧毁占全区民房的四分之一。加上连续的旱灾、虫灾、农业严重歉收,致使根据地缩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但沂蒙人民在反“扫荡”中,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沂南县鲁山后、艾山后等5个村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分散掩护了八路军1300余名伤病员;沂水县桃棵子村妇女祖玉兰,将昏迷在该村南大顶子山的八路军战士郭伍士救到家中精心护理、治疗,使身负7处伤的郭伍士伤愈重返部队,后被誉为“红嫂”;沂南县李家林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活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后亦被誉为“红嫂”;沂南县东辛庄的王换于大娘,精心护理全身80%被敌人烙伤的《大众日报》社的白铁华,使其得以活了下来,被誉为“革命母亲”。

1942年春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后,沂蒙根据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实行了精兵简政;进行了巩固党的工作,培养发展了近万名党员;进行了整风学习,提高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从而粉碎了敌人的“清剿”、“蚕食”,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到1942年下半年,沂蒙地区又先后建立了沂北、沂东等县委或工委。

1943年春,沂蒙地区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全面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逐渐恢复并获得新的发展。7月于学忠部离鲁后,八路军控制了沂山、鲁山及滨海区诸()、莒()、日()一带山区防地。9月,击退了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李仙洲部的进犯,并连克蒙阴垛庄、沂水涝坡等日伪据点,巩固、扩大了根据地。从秋季开始,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渡过了严重困难阶段,进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19441月,沂蒙抗日根据地继续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225,鲁中区党委决定以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掀起了春耕生产热潮。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325,鲁中军区发起第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这次讨吴,标志着山东战场局部反攻的开始。战役结束后,解放国土2980多平方公里,攻克重要据点49处、炮楼100多个、山寨52处,使鲁中军区完全控制了鲁山山区,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的联系,为之后的反攻夺取了有利的前进阵地。从6月开始,沂蒙根据地军民发起了夏季军事政治攻势。6月中旬,鲁中军区第二团攻克蒙阴县桃墟敌据点,歼伪军1个大队;第二、三军分区分别攻克蒙阴县刘官庄、住佛敌据点,基本粉碎了敌经营多年的环绕蒙山的封锁线。817,攻克沂水城,毙伤俘日伪军1000多人。继之,鲁中部队于9月上旬进行了葛庄伏击战,共毙

伤日军中队长以下300多人,俘31人;毙伤伪军1000多人,俘伪军367人。

19451月,沂蒙各县认真贯彻鲁中区党委《关于开展拥军参军运动的指示》。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拥军参军运动,各县加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青年达8111人;在开展的英模评比中,被评为鲁中区劳动英雄、劳动模范有朱富胜等119人。39,蒙阴城解放,使泰山、泰南、沂蒙根据地连成一片。6月夏季攻势中,鲁中部队对盘踞在安丘、昌乐一带的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厉文礼部和盘踞在诸城的伪山东国民自卫军张步云部发起攻势,共攻克日伪据点66处,解放国土1700平方公里。713,鲁中行署成立,辖泰山、沂蒙、泰南、沂山、鲁山5个专署。沂蒙专署辖沂南、沂东、沂临、费东、蒙阴、沂中6个县。717,鲁中部队发起临()()边战役,攻克诸满、上冶敌伪据点。87,解放费县城。8613日,沂蒙军分区部队攻克白沙埠据点,为解放临沂城扫除了障碍。

8年抗日战争中,沂蒙军民计作战4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5万人,缴获各种枪支20余万支、炮500余门及大量军用物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正规军10万余人,民兵30多万人,自卫团70多万人;沂蒙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党政群机关人员伤亡11万多人(其中牺牲4万余);人民群众被杀害或迫害致死的有20多万人,伤残60余万人,被抓走的有40余万人;房屋等财产损失无法计算。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军区抽调滨海军区主力部队、山东军区特务团、沂蒙军分区十一团等向临沂城守敌发动进攻,经26天激战,于911攻克临沂,使鲁中、鲁南、滨海3个战略区连成一片。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沂蒙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区划和领导机关进行了调整。泰南、鲁山地委和专署撤销,原分属上述地区的新泰、泰宁和沂源县划归沂蒙;原沂蒙的费东与泰南的费北两县合并,成立蒙山县,划归沂蒙地区;沂临边县撤销,辖区分别划归沂南、沂东、临沂县。沂蒙专署辖沂源、沂中、沂南、沂东、蒙阴、蒙山、新泰、泰宁8个县。在中共沂蒙地委和沂蒙专署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广大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有2.5万名青年加入主力部队。

194654,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后,沂蒙各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6月下旬,全面内战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向解放区全面进攻遭到失败后,于19473月改为对陕北和山东实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率领下,在沂蒙山区先后进行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在战争中,沂蒙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仅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中,支前民兵、民工就达100多万人次。在支前工作中,蒙阴县野店区烟庄村妇女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树英、姬贞兰、公方莲6人,挑起了全村支前拥军的重任,她们组织妇女在两天内加工5000斤粮食的煎饼,送往前线;为部队当向导、运弹药、洗军衣、做军鞋,成为著名的“沂蒙六姐妹”。

1948年春,沂蒙地区灾荒严重。各级党政领导执行上级以生产救灾为中心的指示,咬紧牙关,渡过艰苦岁月。通过进行剿匪反霸,开展整党整军,深入土地改革,各项工作得到迅速发展。7月,鲁中、鲁南、滨海区合并为鲁中南区。沂蒙地委改为鲁中南区第二地委。此后,沂蒙人民全力支援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并组织大批干部南下云南、贵州、河南、浙江、湖北等省,支援新解放区的开辟与发展。同时,在全区继续开展了生产救灾,医治战争创伤,使解放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19497月,沂东县撤销,辖区划归沂中、沂南县。8月,沂北县和莒沂县合并为莒沂县,沂中县改称沂水县,新泰、泰宁两县划归泰山区。此时,鲁中南区二地委辖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蒙山、莒沂6个县。沂蒙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鲁南革命根据地


鲁南区南起陇海铁路,北至滋()()公路(一度至蒙山),东至沂沭河之间(一度至黄海边),西到南四湖。今临沂地区所辖的临沂、苍山、郯城、费县、平邑等县的全部或一部分境域属鲁南革命根据地。

193871,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简称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二、三团的3个连南下,到达费县。中旬,边区省委率第四支队一部到达滕县,支援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时探索开辟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的道路。8月,郭洪涛率第四支队返回沂蒙山区,第一总队转移到抱犊崮山区东部地区。第一总队进入抱犊崮山区后,活动于大炉(今属苍山县)周围山区。此期间,临沂、郯城等地党组织建立的由丁梦孙、刘剑率领的临郯青年抗日义勇队编入第一总队,原在大炉一带活动的开明士绅万春圃领导的武装,编为第一总队第二大队。9月,由于大炉地处贫瘠山区,群众生活艰苦,部队供给困难,边区省委决定,同意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为扩大自己势力提出的要求,在不改变部队建制、不干涉部队人事、保持部队独立的前提下,将第一总队改称为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简称直辖四团)9月上旬,直辖四团联合张里元部进行了胭脂山伏击战,毙伤日军六七十人。12月,直辖四团又对日军新设的车辋据点进行40多天的围困战,迫敌撤退,稳定了鲁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边区省委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先后3次派党员干部到张里元部工作,形成了较好的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12月间,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奉命率部陆续入鲁,先后布防于甲子山、沂蒙山、抱犊崮山区。

19391月,中共鲁南特委成立。在鲁南特委领导下,山东纵队及鲁南人民抗日武装初步开辟了抱犊崮山区东部及东南部活动基地。621,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乘鲁南局面混乱,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萧华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应大放县长、区长,以争取政权。9月初,六八六团抵达抱犊崮山区,王秉璋、黄励率一一五师师部机关抵大炉。随后,罗荣桓、郭洪涛、张经武、陈光也来到大炉,一一五师师首长、机关、随营学校、六八六团及特务团12月全都进入抱犊崮地区。

为巩固扩大以抱犊崮为中心的根据地,罗荣桓提出了“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北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1118,一一五师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占了马头。一一五师和地方党组织分别组成工作团,分赴邹、滕、峄、费和泗水县,协助各县委开展抗日斗争。与此同时,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消灭了离大炉10余公里的孔庄反动地主杜若堂部。12月下旬,一一五师于滕()()公路的兑头沟伏击日军运输队,全歼日伪军90多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弹药。

19401月,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已扩展到东南至郯()(),东至苍山,西至滕、邹边,北至梁邱一带的大片地区。1月底,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接着,建立了郯东北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办事处。214,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和特务团、苏鲁支队、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发起白彦战斗。经两天两夜激战,摧毁白彦及周围据点,消灭孙鹤龄部1000多人,解放了白彦地区。日军为夺回白彦,3次攻打白彦,均被一一五师击退。在3次白彦争夺战中,一一五师各部共歼日伪军800余人。白彦争夺战的胜利,解放了费县西部广大地区,为八路军向天宝山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216,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314,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4月中旬,日军调集8000余人,向抱犊崮山区进行历时1个月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一一五师和地方武装共作战3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保卫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6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在天宝山区的油篓村正式成立,下辖第一、三两个地委。一地委辖泗水、邹县、泰宁、曲阜县委或工委;三地委辖临沂、邳县县委和苍马、郯马、东海3个工委;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费县工委和滕东、峄县县委由区党委直接领导。611,鲁南参议会、鲁南专署宣告成立。9月,鲁南军政委员会和鲁南军区成立。至年底,鲁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达到2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7%;人口有75万,占总人口的21.18%

1941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掀起了新的反共高潮。从3月起,日本侵略军连续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 对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鲁南抗日根据地处于敌、伪、顽夹攻之中。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严重,鲁南军民生活极其艰难。1941年,敌据点由1940年的365处增加到441处,平均每隔6公里就有一处;国民党顽固派及地方土顽对抗日根据地骚扰、进攻日益频繁,先后在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制造了“四·二五”、“七·二五”、“十·二七”三大事变。仅1942年上半年至次年下半年的一年中,敌伪对鲁南根据地的“扫荡”就有7次,兵力最多时达6000余人。到1943年春,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九十二军)进入鲁南后,鲁南日、伪、顽军总数达到4.4万人,而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不足4000人,鲁南根据地仅剩邹东、费南、滕峄边和临郯费峄四县边联互不相联的几小块根据地。在这几小块地区中,邹东、费南以及四县边联的东部和西部,也被敌伪顽分别封锁,基本区人口只有12.5万,村庄不足500个。鲁南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中共鲁南区党委为了动员、团结全党、全体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争取胜利,遵照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贯彻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日伪军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对顽军进行了有力地回击。与此同时,进行巩固党的工作和整风学习,实行了精兵简政,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使敌强我弱的形势逐渐转化。1943年秋,鲁南部队在广大人民支援下,打退了国民党二十八集团军一四二师的进攻,消灭了惯匪刘桂堂(刘黑七),渡过了最困难、最艰苦的岁月,鲁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到1943年底, 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3183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面积的24.94%;人口达到414620人,占总人口的13.61%。游击区面积达到30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6%;人口达到452340人,占总人口的14.28%。从1944年起,鲁南敌、顽、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八路军由弱变强,转入对敌攻势阶段。3月,消灭盘踞坊前的土顽李子瀛部700多人。4月,临沂伪警备队第十二大队杨廷芸部起义,临郯原有的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并新解放100多个村庄。5月上旬,鲁南军区发起讨伐驻在崮口的伪第十军荣子恒部战役,解放了崮口山区。至此,鲁南各主要山区全部连成一片,日伪大部退缩到滋临、临枣公路两侧及铁路沿线。在5月至7月的夏季攻势中,鲁南部队共作战65次,攻克据点51处,歼敌343 7人,收复国土3500多平方公里。

随着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鲁南军民积极开展了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在老区,进行了租减息。在新区,进行了反奸反霸斗争和发展生产。据19448月统计:全区已有党员的村庄占全部村庄的48%; 群众组织发展到50万人;改造村政权1320个;民兵发展到43748人。在参军运动中,有11064名青年加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到同年底,鲁南根据地面积达到6072.75平方公里,游击区达到4907.5平方公里。

19452月起,鲁南部队进行了讨伐王洪九、荣子恒、张里元、巩振寰、梁钟亭和临费边战役。911,鲁南重镇临沂解放。此后,临沂成为山东解放区首府。10月间,鲁南区党委辖3个地委:一地委辖费县、平邑、泗水、曲阜、邹县、滋阳(兖州)、双山县委;二地委辖滕县、临城、凫山县委;三地委辖赵?、苍山、邳县、峄县、铜山县委(临沂、郯城划归滨海区)。到年底,解放区和游击区面积为1456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 0.5%

1946110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后,鲁南区普遍开展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并进行改造旧政权,恢复城镇社会秩序等工作。中央“五·四”指示颁布后,土地改革运动逐步开展。626,国民党以22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分四路向苏北、鲁南进攻。81,鲁南区党委举行反内战誓师大会。为了保卫家乡和胜利果实,各地都掀起了“反蒋保田”、参军参战热潮。在支援苏中、淮北反击国民党进攻作战中,鲁南人民出动民工担架队有10万人。

在人民军队阻击下,进攻鲁南之敌进展缓慢。10月中旬,敌整编第二十六师才逼近枣庄,并向临沂进犯。在伏山口作战中,敌被歼2500余人,退至台儿庄、枣庄一线。11月上旬,敌开始新的进攻,华东部队发起台枣路反击战,取得歼敌3000多人的胜利。在上述作战中,鲁南人民大力支前,平邑县一区担架队被鲁南前线总兵站授予“模范担架队”奖旗;鲁南专署通令嘉奖赵?县五区、平邑县一区担架队,赵?县七区妇救会、姊妹团,泗水县妇女支前运输队为支前模范单位。接着,鲁南人民又积极支援宿北战役,使此次战役取得全歼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及3个半旅共2万多人的重大胜利。

19471月鲁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向北转移。215,临沂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3月,国民党成立了陆军总部徐州指挥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24个整编师、60个旅的兵力,组成3个机动兵团,对山东根据地实施重点进攻,先后侵占了枣庄、曲阜、泗水、费县等地。抗战胜利后逃跑的伪军政人员、地主、恶霸等组成“还乡团”,返回鲁南,疯狂进行反攻倒算,残杀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出任国民党山东第三区专员公署专员、保安司令的王洪九,扬言不杀3000名共产党誓不为人。斗争形势极端残酷。5月初,鲁南地区被国民党军队侵占。鲁南区党委遵照华东局的指示,各地、县、区委在留下主要领导干部和精干武装坚持斗争的同时,将机关党政军工家属等2万余人,组成鲁南后方司令部,分期分批撤离到渤海地区。66,国民党三十三军、整编八十三师会同临沂、费县、郯城、峄县、邳县等地保安武装共10万余人,从四面向抱犊崮山区合围。鲁南党政军机关、部队以及赵?、苍山、费县、峄县、邹县、平邑、泗水、邳县、枣庄等县、区干部、民兵、军工家属5万多人,被围困在云涧峪一带。7日晚,陆续向东突围,于9日凌晨到达滨海区的泉源头、店头一带。在突围和就地坚持斗争中,临沂县委副书记刘继忠、麓水县委副书记张考三和组织部长齐民新等许多干部牺牲。在“还乡团”的反攻倒算中,平邑和费县被杀害的干部群众达2000多人,苍山县达2300余人,临沂县达7000多人,出现“村村停尸体,庄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

鲁南区党委等领导机关突围到滨海地区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于7月底返回鲁南。此后,以开展游击战争,恢复被敌人摧残的党政组织为中心工作。当时,鲁南地区处在极端困难之中,据1948年春统计,农村支部比1946年减少了82%,党员减少了76%

1948110,鲁南区党委在平邑县王崮山村召开县委委员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大鲁南土地会议精神,确定今后的总任务是:开展游击战争,坚持鲁南战略区,压缩敌占区,巩固收复区,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攻。会后,大力开展了生产救灾运动,基本达到了“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要求。717,中共华东中央局决定将鲁中、鲁南和滨海等地区合并为鲁中南区。原鲁南区第一、三专署改为鲁中南区第四、五专署。第四专署(又称尼山专署)辖平邑、泗水、曲阜、滋阳、邹县、滕县。第五专署(又称台枣专署)辖费县、苍山、兰陵、峄县、邳县、临城县和枣庄行政区。

鲁中南区成立后,鲁南地区相继开展了支援解放军大规模战略决战;动员参军参战、抽调干部南下支援新区;剿匪反特、巩固后方,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泛开展生产救灾;老区结束土改,恢复区完成土改,新区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至194811月,鲁南除陇海铁路沿线和徐州外,敌军均被清除,和鲁中、冀鲁豫连成了一片。1949110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鲁南全境解放。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鲁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战场,斗争尖锐复杂。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华东局的领导下,鲁南地区党政军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滨海革命根据地

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称鲁东南地区)的范围北起胶济铁路,南至陇海铁路,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大体包括今临沂地区的日照、莒县、莒南、临沭、临沂、郯城;潍坊市的诸城、五莲、高密;青岛市的胶南、胶州;江苏的赣榆、新浦、海州、东海等16个县、市、区。从1941年春起,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长期驻在滨海地区,滨海因此成为山东革命斗争的中心根据地。

1938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第二支队),由沂水开赴莒县岳家沟一带,创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8月, 边区省委决定建立了鲁东南特委,以统一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10月,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今属莒南县)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特委书记景晓村分析了这一地区的形势,传达了上级关于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提出了党的任务。到年底,莒县、日照、诸城建立了县委和基层党组织;第二支队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开辟和建立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基干武装。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组织大批民运干部,分赴各地,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并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社会知识青年,使群众运动有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自卫团、农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19392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后,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宣布解散国共合作建立的莒县各级动员委员会。莒县、日照等县国民党政府,普遍组织“民众运动督导团”,进行“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发展三青团组织,在各地建立反共基点。5月,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会见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商讨双方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共同抗日问题。常恩多是东北军的爱国将领,他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拥护中共联合抗日主张。党组织派王维平、华诚一、张更生平等到常恩多一一一师工作,建立了该师中共地下工委。

61,日军出动2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同时“扫荡”鲁东南地区。11日,日军第二次占领莒县城后,接着占领日照城,并打通了莒日公路和台潍公路,在枳沟、高泽、招贤、石沟崖、涛雒、两城等地设了据点。为反击敌人“扫荡”,鲁东南特委机关和警卫武装转移到莒日公路以南活动。在转移途中,在莒县城西南的葛庄与敌人遭遇,战斗中,警卫武装牺牲23人。特委机关到达莒县南部朱梅一带。为便于开展对敌斗争,特委决定撤销莒县县委、莒赣临工委,在莒日公路以南建立莒南县委,在公路北建立莒北县委。

7月上旬,中共山东第一区党委成立,鲁东南特委改为一区党委所属第五地委。鲁东南特委自成立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相继建立了诸城、日照、莒南、赣榆、胶县等县委或工委,并建立26个分区委。抗日武装除充实扩大第二支队外,建立了日照、莒南县大队及区乡武装。随着群众抗日团体的发展,至11月,鲁东南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19401月,莒县大地主、大汉奸于经武在汀沟一带利用封建迷信组织“万仙会”,进行反共活动。3月,反共顽固派张步云、梁钟亭、张希贤、李延修部联合反共,向莒、日根据地进逼。“万仙会”配合顽军,偷袭周家庄的抗日部队休养所,惨杀伤病员、地方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多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莒日公路以北根据地逐渐缩小。6月,诸城三区区委书记郑文新和区委组织委员臧松旺叛变,供出60多位党员名单,致使该区党组织遭到破坏。7月上旬,五地委机关撤到莒日公路以南,决定地委特务营、莒北县委和莒北、日北的区乡政府及胶县工委、诸城工委等已公开暴露的人员一律南撤;莒日公路北的工作转入地下活动;诸城、胶县等地未暴露身份的人员,留下进行秘密工作。8月间,为了开展莒日边区工作,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对日照顽固派李延修部进行攻击,一举歼其大部,扩大了活动区。

922,国民党五十七军军长缪?流与徐州日军鹫津师团签订“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秘密协定,被该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和三三三旅旅长万毅等人发觉,决定将缪逮捕。当日晚,他们派兵包围驻东盘的五十七军军部,因一营长告密,缪?流等逃脱,其余通敌军官被扣押。常恩多、万毅通电全国,提出“锄奸救国”口号。这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政策,粉碎了敌、顽联合反共的阴谋,使滨海南部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所好转。但山东党组织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使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致数月后五十七军内的顽固分子得以复辟,造成滨海区较长时期的困难局面。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鲁东南地区开辟了临()东、赣()北地区,计有18个区的600多个村庄,使苍马、临东、赣北与莒南、日照根据地连成一片。到年底,建有日照、莒南、莒中3个县委,临东、临赣2个工委,共有19个分区委,75个乡支部,205个分支部,1172个党小组,10035名党员(日照、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均于3月成立)。民主政府的政令能下达2000个村庄。

1941年,鲁东南地区进入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皖南事变”后,东北军一一一师在顽固分子陶景奎、孙焕彩等把持下,积极反共,并策动朱信斋部叛变,配合顽固派进攻抗日军民,日照、莒中和莒南县处于艰苦的三角斗争中,几乎每天都要和顽固派打仗、周旋。3月上旬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分局等领导机关由鲁中转移到滨海区后,319发起了青口战役,经6天战斗,毙伤俘敌伪军1600多人,解放了青口,攻克了海头、兴庄等8处据点,扩大了抗日根据地。425,东北军一一一师顽固分子孙焕彩纠集顽保安十六团李延修部1000余人,向中共日照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沟洼村发动突然袭击,县机关8人牺牲,50多人被俘。日照大部被日、伪、顽侵占。5月中旬,山东纵队第二旅和地方武装对李延修部进行反击,将其打退至莒日公路以北地带。8月上旬,滨海专员公署成立。

在艰苦的斗争中,滨海人民创造出无数动人的英雄事迹:9月底日伪军1000多人袭击临沭县西山前村,山前乡乡中队和该村自卫团英勇抗击,打死敌伪100多人,山前乡乡长张作洪等壮烈牺牲,该村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1220伪军包围沭水县渊子崖村,全村300多自卫团员及男女老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英勇抗击,消灭日伪军100多人,成为著名的“抗日楷模村”。

194241,中共滨海地委正式成立,辖日照、莒南、莒中、沭水、临沭、赣榆、海陵7个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3个工委。410刘少奇来到滨海区,检查指导山东工作。在刘少奇具体指导和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滨海区首先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使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据7月下旬统计,在2个月的时间里,滨海区有93个村庄、3155户佃农、28250亩土地实行“二五”减租,7860多雇工增加了工资,1万多户农民加入农救会。继之,全区大部地方都开始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广大群众的抗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88,东北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率部2700多人脱离国民党的控制。9日常恩多病逝后,万毅任师长、中共一一一师工委书记。而该师三三一旅旅长顽固分子孙焕彩纠集余部重组一一一师,并勾结土顽李延修和国民党游击独立第七支队朱信斋部,抢占了该师原驻地甲子山区。甲子山区位于日照、莒南边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8月中旬,山东军区第二旅和一一五师教导二旅等部发起反顽战役,收复甲子山区。10月中旬,孙焕彩纠集4000余人,乘滨海军民反“扫荡”之机,分路进攻甲子山区,在损失500余人之后,再次占领甲子山区。12月中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五旅等部队1万余人,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发起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经14天激战,毙伤顽军1000余人,俘获1137人,全部收回这一地区。甲子山区的收复,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为以后开辟滨海北部地区、打通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34月,中共滨海地委撤销,成立滨海区党委,符竹庭任书记。政权机构仍称滨海专员公署,谢辉任专员。一一五师教二旅、教五旅、滨海军分区番号撤销,成立滨海军区,陈士榘任司令员,符竹庭兼政委。7月初,山东军区抓住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的重要时机,部署了与敌伪争夺两处山区的重要战役。 经过2个月的作战, 控制了沂山区全部和鲁山区一部, 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基本上控制了诸日莒山区,解放村庄300多个,恢复了与鲁中区的联系。此惑,滨海北部地区迅速开展了建党、建政、建立武装等项工作,这一地区的斗争形势有了重大转折。9月,滨海区第一地委 (滨北地委成立。10月,第二地委(滨南地委)成立。为策应沂蒙山区和清河区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滨海军区部队于1119发起赣榆战役,相继攻克赣榆县城及周围11处据点,生俘伪和平救国军三十六师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以下1200余人。26日,敌突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马家旦头村,符竹庭不幸牺牲,年仅31岁。

1943年中,滨海军民对敌作战908次,攻克据点64处,歼敌1万多人。通过开展减租减息,开展学习郑信开荒的运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据年底统计:有职工会员10455人,农救会员61251人,青救会员9429人,妇救会员22820人,民兵38999人,自卫团员119119人,儿童团员12847人。

1944年春开始,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统一指挥、部署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攻势作战。春季攻势首先在滨海区拉开序幕。121,滨海军区部队在莒日公路上的石沟崖歼灭了汉奸朱信斋部,扫清了滨海区中部与北部联系的障碍。夏季攻势中,于7月下旬发起讨伐李永平战役,攻克据点40多处,解放村庄600余。控制了诸日公路大部,巩固与发展了滨海和胶东两区的联系。冬季攻势中,于11月中旬发起解放莒县城战役,于29日解放莒县全境,伪军莫正民部3500余人反正,使滨海、鲁中两区连成一片。通过以上各攻势的胜利,滨海区共收复国土3687.5平方公里,解放1500多个村庄。

19451月下旬,伪诸城保安队张希贤部1500多人反正,其据守的32个据点被八路军摧毁。继之,滨海区部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首次于6月下旬对盘踞滨海南部地区郯城的顽军梁钟亭部发起攻击,歼顽军500余人,生俘梁钟亭,解放了郯城,扩大了滨海和鲁南区的联系。接着,于7月中旬对滨海北部伪军张步云部进行讨伐,歼灭张部5000余人,解放了诸城、高密、胶县之间2500平方公里的地区。

8年抗日战争中,滨海部队发展到3.6万人,民兵4万余人,自卫团11万多支;毙伤俘日伪军4.8万多人,缴获各种枪支2.5万多枝,炮30门;拥有人口500万,控制国土1.33万平方公里;党员发展到2万余人。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有利条件。但也作出巨大的牺牲:死亡人口130773人,被烧毁村庄5600个、房屋256776间,损失牲畜、粮草等财物无法计算。

19459月,诸城、日照、临沂相继解放。此后,各地深入开展了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和发展生产运动,并对政权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造,各项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临沂城获解放后,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遂由莒南农村迁驻临沂。不久,中共华东中央局在临沂成立。至此,临沂成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党政军首脑机关的驻地。

1946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华东局决定撤销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将滨海第一地委所属的诸城、高密、胶县、藏马、莒北5个县划归胶东区党委领导,滨海第二、三地委和新海连办事处合并为滨海地委,辖莒县、莒南、日照、临沂、临沭、郯城、东海、竹庭(赣榆)8个县。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滨海地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全力以赴,投入战斗。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2月下旬,滨海南部地区大部被侵占,“还乡团”普遍建立了反共政权。在艰苦的环境中,党组织领导人民,一面实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一面踊跃参军,全力支前。在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就有54340人参战,出动民工533130人支前。

19487月,鲁中南区成立,滨海地委改为鲁中南区第六地委。116淮海战役开始后,滨海区先后出动民工57万多人, 运送粮食3480万斤, 加工粮食3700万斤, 做军鞋60多万双,另有子弟兵团5000多人在前线服务。至118,滨海区全境解放。此后,在做好生产救灾的同时,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开辟中原、江浙、川黔等新解放区的工作。

19495月,中共鲁中南区第六地委改称为中共滨海地委,19504月改为中共临沂地委。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