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传统文化

“东海孝妇”出郯城

时间:2014-6-5 21:25:05  作者:未知  来源:  查看:4069  评论:0

   《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便是源自东海孝妇传说。  

    提起《窦娥冤》,相信很多人看过。关汉卿创作的这一杂剧,让窦娥善良、坚韧、孝顺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而""窦娥""的原型,便源于郯城东海孝妇的传说。日前,东海孝妇传说已入选临沂市第二批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说: 《窦娥冤》里的窦娥是东海孝妇

    据考证,孝妇传说的源头是《汉书》。其中第十七卷《于定国传》记载: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疾辞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熟。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后来,不仅《后汉书》、《史通》、《御览》等史书有记载,《淮南子》、《说苑》等野史杂记也都争相传记。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东海孝妇》的前半部分与《汉书》所记大致相同。

    到了元代,关汉卿依据这一传说创作了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这出戏里,作者特别添加了血冲白练六月飞雪等神话情节。这一名作把东海孝妇的故事传向了更广阔的区域。

二、考证:孝文化群口传承

  虽然东海孝妇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但故事中提到的孝妇冢、孝妇祠、于公、于公墓、白血沟都是存在的。

    孝妇冢,位于郯城县县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2华里处,东外环路东侧20,属郯城镇葛庄村地域。冢高5.6,周长180余米。墓冢坐北朝南,属西汉末年遗留下来的古迹。虽然历经沧桑,孝妇冢保存仍较为完好,每逢春节或清明,都有不少人来凭吊。

    孝妇祠,在郯故城南门口向南二里处,面东,现郯城酒厂南侧,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
    孝妇传说是一个社会传承、群口传承的民间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传承人群和直线的传承关系。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到今天,孝妇故事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孝妇传说所承载的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东海孝妇的传说着重表现的是传统的文化,通过孝妇的故事,可以看到当时郯城地域的社会管理、风俗民情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孝文化的盛行,二十四孝中,发生在郯城及周围地区的传说故事就有鹿乳奉亲王祥卧鲤,而东海孝妇把的内涵扩展到婆媳之间甚至邻里,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三、现实:传承人濒临消失

    孝妇,由于是依靠口头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能够完整地讲出东海孝妇故事来龙去脉的老人越来越少了。而年轻人又大多不知晓,既使知晓的也只是个大概。东海孝妇的故事及其遗存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面临着消失的濒危状况。

    在当今社会,婆媳关系仍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由于将孝文化扩展到婆媳关系,保护和宣传孝妇传说,对于促进家庭内部和睦,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孝妇因不孝罪名被昏官斩首,使孝妇的孝名千古、冤名千古,而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太守骂名千古、遗臭万年,那个熟悉刑典、善于断案的于公流芳百世,也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为使得孝妇传说能够更好地保存流传,郯城县投入资金修建孝妇冢文物保护碑、孝妇祠纪念碑等,搜集整理了孝妇的传说,出版《郯城民间文学集成(故事卷)》,收录了孝妇的资料,并编排了柳琴戏《孝妇冤》。此外,郯城县还对能够讲述孝妇故事的老人进行视频录像,存入艺术档案,孝妇冢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公墓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郯城县还将成立中国孝妇现象研究会,阐释传统文化,弘扬孝妇品德和于公精神。

    郯城县地处临沂市最南部,是春秋时期郯国首府。君郯子就是鹿乳奉亲的主人公。秦汉之际,郯城是东海郡的治所,孝妇的故事就发生在治所东5里的葛庄地域。。(根据齐鲁晚报记者韩筱雨文章整理)

上一篇:费县地名中的儒家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