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沂蒙文学

铁笔进士--王思衍

时间:2014-6-14 21:24:55  作者:穆振昂  来源:  查看:4252  评论:0

 

清末,兰陵文化代表人物是靠科举走上政治舞台的王思衍,亲历目睹清王朝的腐败和灭亡,以诗作见证这段历史。王思衍(18661938) 字仲蕃,号源亭、亦嚣子,兰陵镇插柳口村人。青少年时期,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其他为王天乙、宋仲熙,另佚名)。他的书法艺术精湛,不论是真草隶篆或是欧、柳、颜、赵、王、魏、苏、米各体,集众家之长,融会创新,自成一格。1895年参加会试,中甲午科举人。这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史称 “公车上书”,王思玷是否参与这次上书连署,无所考究,但面对列强蹂躏,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实行社会改良,学习先进技术,是晚清知识分子的迫切愿望。王思玷《诗存》中有《读胠篋》一篇,反映他对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渴望,“开辟自有渐,相与盗所长。何日得周览,释此回惑肠。”盗之所长,在与有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坚甲利舰相比,大清国没有。

1898年春,32岁的王思赴京参加科举会试,中进士,殿试及第,传说在殿试选取榜眼、探花、状元时,慈禧对他的字本来很欣赏,但看来看去认为“此人笔力过于刚劲,必定抗上”,没有选他,授刑部主事(职员),在刑部尚书赵舒翘 (18471901)门下任职。上任初始,正值百日维新变法之际,目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宫廷政变,变法失败,刑部尚书赵舒翘力主不经审讯诛杀“戊戌六君子[1]”并亲自监斩,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被囚禁,慈禧太后重新掌权。王思衍身为刑部一名主事职员,将这些事件记录文案。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刑部尚书赵舒翘曾奉慈禧太后命至涿州(今涿州市)试探义和团虚实,附和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政策。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随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时,被指为“祸首” 之一。次年,被慈禧赐以自尽,死得极为惨痛。王思玷对那拉氏弃国都逃亡深为不满,未随“驾”西逃,并提出“亦知历代多边衅,几见兴戎首帝京”的质问。王思玷愤踏上还乡之路,途中写《燕南路》:“到处凭陵尽鬼狐,田家耒耜化蛰弧,糇粮自裹仍北向,国耻同仇振一呼。”来描写农民纷纷准备抗敌的盛况,但他同时看到有人“野寺冬烘来牧竖,古槐神赛走村巫”的情景,对这种国难当头麻木不仁的现象,发出“可怜仅是升平象,回首今朝事事无”之感叹。

《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冬,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见八国联军毁坏宫中不少匾额,即命朝中文武补写修复,不过多人试写后,大都与原字配不好。慈禧想起戊戌进士王思衍,侍者告知王思衍已回乡,清廷传旨召王思玷进京,补写匾额缺字。王思玷入京官复旧职,精心修补匾额,补写的缺字都能惟肖原作,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因此深受“圣上”和朝中文武嘉许。从此他的书法身价倍增,遐迩知名。直到1910年辛亥革命前一年才告病会乡。

王思玷的书法艺术在清廷中有“铁笔”之称,但这支铁笔在其遗存诗作中如实留存着清王朝腐败没落的铁证。清末官场行贿索贿之风盛行,但在表面上都有代名词。如行贿“冬日炭敬,夏日冰敬”;“朝贵函索于外,银万两则代购端砚一方,或曰《四书》一部、至《诗》为三百,《礼》为三千,名目綦繁,大抵揣事轻重,得其大小之数,意会以应之”。在《金钱会》中他说当时官场中“但有金钱会,无忧顶戴赊”,就是捐纳金银入会,即可当官。“凡署中要路皆会中人为之,南人习其旧矣。”并说县署中的隶役都必须“入金与官始得充役”,“官簿无名者谓之白役,出钱与总役得之”。他还说“前代之弊何如?史不暇祥……国朝沿历代积弊,州县积重,至今为极”。王思衍为官清廉,痛恨官场贿赂之风,他在刑部任职期间有人劝他“行贿礼部即可出仕”,即可到地方做官发财。他也亲眼看到那些行贿者“某某白丁已庙堂,某某后我转超骧。”也感到“任我在劳酬在彼,亦知力薄不免伤。”但他始终廉洁自持,不干那种卑鄙的行径。并且说那些行贿者“胜我所得唾骂尔”(《诗存服官》)。他反对那种附炎趋势,虚伪应酬的人情世故,表示宁愿干清苦的京官,也不去搞那种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勾当。他敬佩不卑躬屈膝,以糠团招待巡抚的“强项令”——峄县县令张玉树,说他“项强非不屈,屈于下而不屈于上”。由于时代的局限,王思衍虽对朝廷不满,但又寄希望与朝廷,而朝廷正日落西山,因此他感到报国无门,心情十分苦闷,因此写有《郁郁》一诗:“人寐我起起我寐,一日常得强半睡,醒来羞随举国狂,醉来不愿人称瑞。妻孥本自是空花,诗画偶尔真富贵,但愿如此了一生,何为郁郁味无味。”辛亥革命前一年,郁闷彷徨的王思衍离开政治舞台,回到家乡兰陵,开始归园田居的文化教育生活,成为兰陵新一代知识分子走向民主革命道路的奠基人。



[1]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9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