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沂蒙名镇

苍山鲁城:凿壁偷光美名扬宫廷全羊味飘香

时间:2015-12-11 20:51:08  作者:车少远  来源:  查看:5060  评论:0

 鲁城镇地处苍山县西部,春秋战国时是鲁国与齐国的交界处,因当时此地有一座城邑而得名“鲁城”。境内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多样,有大小山头87座,其中神山、寨山、白人山、狮子山、石城崮、平山和尖山等海拔在200米以上,最高峰为神山,海拔420余米。地面最低点王子石村海拔仅约60米。神山、响水泉两大流域树木郁葱,水流潺潺,风景秀丽。发生在境内匡王村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源远流长。
此外,饮食方面鲁城全羊宴闻名遐迩,乳白色羊汤大勺舀到碗里,撒上香菜、葱花末,点上几滴醋,那香味足以沁人心脾,不禁让人陶醉在这百年暖汤之中。

  “凿壁偷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古有“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激励青少年发奋读书的故事。而“凿壁偷光”的故事就发生在苍山县。
在今苍山县西部与枣庄市毗邻的鲁城镇有一座匡山,山脚下有个风景如画的村庄,叫做匡王村。在匡王村南边还有个村子叫老书房,本来匡王四村是聚居在一起的,后因修水库,人们分别搬迁到四面山坡上居住,旧村址不复存在。据旧《临沂县志》记载,匡王村是西汉匡衡的故乡,老书房是匡衡曾读过书的地方。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匡衡列传》中说,匡衡是“东海丞人”,现在的匡王村当时正属东海郡丞县。匡衡,字稚圭,西汉大臣,著名的经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丞相。
匡衡幼年家贫、靠父亲给人家当长工过活。这是一个不大的山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交通十分不便。匡衡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辍。父亲先把他送到几里外的西村一个私塾里。母亲对他特别疼爱,每日晨时早早起床送他上学,直到看不到他的背影,还要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西张望。放学时,母亲又到那块大石头上翘首西望,迎匡衡回家。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天长日久,那块大石头上便留下了匡衡母亲的一双清晰的脚印。
匡衡学习十分刻苦,不管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晚饭后都要到自己屋里学习,每天如此。但是由于家贫,常常买不起灯油,父母又是心疼又是着急。匡衡的邻居比较富裕,夜晚灯火通明,于是匡衡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洞口透过的一线光亮来读书。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曾到别人家去当长工。他听说本县有一位姓文的大地主,家中藏书甚多,于是就去他家当长工。在商议工钱时,他说:“只要允许把你家藏书让我读,便可以不用支付工钱。”姓文的地主一时感到惊讶,细想觉得很合算,就把家中的藏书搬出来让匡衡读。此说在《西京杂记》中有记载。
匡衡十七八岁时升入太学,从经学家后苍学《经》,在《诗》上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诗》学泰斗。太学诸儒曾赞扬说:“无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姬。”
汉宣帝时,匡衡只做过“太常掌故”、“平原文学”一类的小官,加上其地位低,皇帝又不喜欢儒生,就让他出京外任。当时长安很多学者给宣帝上书,请求将匡衡留在京城。
汉元帝对匡衡的《诗》向来很欣赏,他继位后非常重视儒生,便下诏书任命匡衡为郎中,兼太子少傅,辅导太子学习《诗》《经》。
匡衡性格直率,勤奋敬业,为朝廷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但是他对社会矛盾及对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提出的措施虽然引经据典,但是却不切合实际,其致命的弱点是言行不一,丧失了威信。担任丞相以后,胆子越来越小,对专权的宦官不敢揭露斗争,直到宦官失宠才上疏要求罢免宦官,这就更加引起群僚和百姓对他的指责和非议。他觉得很惭愧,于是主动辞去了丞相之位。
此外,当时尽管百姓十分疾苦,而许多官员却贪赃枉法,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搞裙带关系,奢靡、贿赂之风横行。而匡衡位居高位,经不起诱惑,借机贪占土地,并隐瞒封邑内百姓的地租赋税,占为己有。后来,匡衡贪腐丑事败落,以“专地盗土”的罪名被有司弹劾,免为庶人。
匡衡被免职回到家乡以后,闭门不出,潜心研读诗赋。据传,匡衡写了不少诗文,但是未流传于世。不几年,因病卒于故里。其子匡昌,因酒醉杀人被捕入狱。其官属和胞弟图谋劫狱,事发未成。
后来,人们为了把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传给后世,把他所居住的村庄改名叫“匡王”,村北边的山叫“匡山”,匡衡上学的那个村庄改叫“老书房”。母亲迎送匡衡上学站过的那块石头取名“望子石”。岁月流逝,后来人们把“望子石”就叫成现在的村名“王子石”。
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

  传说乾隆皇帝的“宫廷全羊”源于此地

  到鲁城镇不能不喝一碗这里的全羊汤,冬日里不仅暖身而且暖心。说起鲁城镇的全羊宴,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故事。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有一天乾隆来到了沂州府西部鲁城地界。时值中午,酷热难当,乾隆皇帝走得又累又乏,又渴又饿,便和随从大臣到一棵大树下歇息乘凉。只见村头有不少人正在一口大锅旁忙碌着,熊熊的木柴火熬煮着一大锅羊肉,翻滚的肉汤呼呼地冒着热气,不断地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
乾隆派纪晓岚前去打探,原来是村人宰了几只羊凑份子,做全羊汤喝。为首姓孙的老者见是京城来的官员,客气地邀至家中,令家人端上一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给每人盛上一碗,并拿来一盘高粱玉米煎饼。乾隆皇帝真的是饿了,也没客气,端起碗就狼吞虎咽吃起来,一阵风卷残云,一大碗羊肉汤便没了踪影。乾隆皇帝吃得高兴,连连称赞说:“好香,好香,真乃世间之美味也!”
通过查访,乾隆皇帝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百姓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离开这个地方之前,乾隆皇帝曾下旨颁诏,免去这一带老百姓赋税十年,让他们休养生息。而且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诗,以显示他对这一带情况的熟知和对“孙氏全羊汤”的赞誉。
随之,孙氏老者的大儿子被带到宫廷为乾隆皇帝做“全羊汤”几十载,他就潜心钻研“孙氏全羊汤”的新式制作工艺,推出一席全新“孙氏全羊”大宴,这就是把羊身上的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采用烹、炸、烧、烤、熬、炖等手法,精制成色、香、味、形各异的多种菜肴,花样可达60余种。乾隆皇帝见孙氏老者的儿子推出了这么一席“全羊大宴”,龙心大悦,即刻御封这席“全羊宴”为“宫廷全羊”,并提升老者的儿子为御厨领班。
后来,孙氏老者的儿子告老还乡,“宫廷全羊”也随之传入民间。二百多年来,经过孙氏后人和众多名厨及业余美食家的不断创新改进,推陈出新,“宫廷全羊”逐渐演变成为备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民间“全羊宴”。
抱犊崮山区素有鲁南撑天柱之称。山势险峻,涧深岩峭。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里放养的山羊,极善于奔跑和跳跃,山羊的肌肉坚实而且发达,脂肪少。这是平原和家庭饲养的山羊远不能及的。
抱犊崮山区树林葱郁,饲草丰富,泉水甘甜,饲养的山羊肉质鲜美,故制作出的羊肉汤清淡爽口而且不油腻。抱犊崮山区也是名贵药材的盛产地,盛产近百种中草药。俗话说,羊吃碰头草,这是羊和其他任何食草动物所不同的,任何苦涩和有毒的杂草、树叶,羊都可以不加选择地作为自己的美食,这些中草药也便成了羊的主要饲料。因此,当地的羊肉更具有药膳和滋补的功能。
目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和最具代表性的“全羊宴”有40道大菜,半壁江山、满江红、迎风扇、龙门角、望风坡等,每道菜都配有一个含义贴切、吉祥别致的菜名。在这一带农村中,至今还保留着夏天吃“伏羊”清肠净胃的习俗。因此,“鲁城全羊”一直享有盛誉,经久不衰。
鲁城全羊宴在制作上,刀工精细,选用羊肉、羊脑、羊蹄、羊腿、羊血、羊肝、羊腰子、羊肺、羊脾、羊肠、羊心、羊里脊、羊头、羊排等多个部位,通过炖、焖、炸、熘、烧、炝、拌等烹饪方法,加入酸、甜、辣、咸等各种不同佐料,做成的炸羊肉、拌羊舌、清蒸羊肺、红烧羊腰、红烧羊腱子、炸羊脑等菜肴兼具色、形、味,醇而不腻,脆嫩爽鲜,不腥不膻。
“鲁城全羊”的制作食用流传至今,生生不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民间故事也反映了当地淳朴的风土习俗,民生民情。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