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红色革命文化

印满红色足迹的临沭大地

时间:2016-1-22 16:34:44  作者:王明善  来源:  查看:11297  评论:0

印满红色足迹的临沭大地

今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每当重温七十年前那段硝烟滚滚的峥嵘岁月,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说起,当时处于山东抗日战争重要位置的滨海区临沭县。临沭,因抗战而生,为抗战所为,是我党领导全民抗战在山东战场着力开辟的一个新县,是我党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汇聚民族精英的宝贵人才“储备库”。临沭在革命战争年代,遍地无不印满了抗日军民血染的足迹。

临沭县,位于鲁东南边缘,与江苏连云港毗邻,素有“全国柳编之都和中国钻石之乡”的美誉。临沭古代为齐鲁莒、郯两国所治,尤以“孔子问官之郡、周公说礼之乡、道家聚仙之境、卧虎藏龙之地”而著称,具有西河东海、南丘北山、两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从军事上讲,此处有易守难攻、进退随意、挥师自如等特点,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341年,著名的孙庞马陵大战,隋末绿林好汉罗成筑寨演武,初唐薛礼征东挂剑祭旗,宋元抗金名将杨金花以及腾狄等古代几大军事活动,特别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斗争的故事,均发生于此。

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由中国共产党专门设立的临沭县,一度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纵队、滨海军区、大众日报社、新华社山东分社等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陈光、谷牧、粟裕、肖华、陈士榘、唐亮、朱瑞、黎玉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山东军民抗击日寇的军事、政治指挥中心;是东北军爱国将领常恩多、万毅发动第二次“西安事变”,通电全国发起锄奸救国运动的发生地;是中共延安新华总社第一家分社——山东分社诞生地。同时,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即解放军38军前身)老四团“钢八连”、岌山红三村、抗日英雄模范村西山前红色堡垒、红色防线古贺区、红色小延安蛟龙湾和抗日民族英雄张作洪、山东爆炸大王马邦才、爱军英烈红大娘陈元君、全国女民兵英雄侍振玉、山东民兵战斗英雄张思孟、全国英模陈照胜、孤胆侦察英雄王开功、华东特级人民英雄王朝玉等,全国全军著名英雄个人和英雄群体的故乡。

据不完全统计,仅抗战时期在临沭战斗工作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我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的有: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1位,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5位,国务院副总理3位;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的3位,大将军衔的2位,上将军衔的8位,中将军衔的16位,少将军衔的93位,担任省部级职务的共160多位。因此,临沭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时称红色小延安,有着极其光荣而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真可谓革命的摇篮。被史学家及权威人士评价为:临沭是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新中国积蓄宝贵人才的储备库,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是一片涌现英雄的热土。

临沭,之所以成为我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所在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具有明显的5个基本条件及优势:一是位于鲁苏边缘交界处,属于日伪统治的薄弱地区,容易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展壮大力量。二是系土地肥沃和东临大海,兼有物丰及渔盐之利,便于军队粮饷给养的征集;三是当地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和有影响力的开明仕绅,积极支持抗战工作,可为我党政军机关和部队提供一定的食宿供给保障;四是处于陇海铁路北侧,西界沂沭河,属对敌斗争的前沿,有利于同日寇进行出奇不意的奔袭战和拉锯式的游击战;五是难攻易撤,既可凭沂沭河之险,阻击日寇的进攻,又可在鬼子扫荡时,迅速将军民和机关转移撤至东北部山区纵深地带。上述诸种因素,完全具备和构成了我党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的必要条件。

临沭县的诞生及山东抗战指挥中心地位的形成,是我对敌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选择。1936年12月12日,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有力地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促成了空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被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八路军所辖的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的3个师中: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于1938年奉党中央之命,自延安出发,跨过黄河,挥师东进,途中师长林彪在山西境内受伤,由陈光代师长,于1939年春到达鲁西南地区,解放梁山、首战告捷后,进入泰沂山区。经过与日寇大小几十次战斗和遭遇战,部队突围撤至鲁南(兰陵县)大炉乡抱犊崮一带,是年底,先头部队攻克郯城县码头镇。

 印满红色足迹的临沭大地 

1940年1月1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先头部队与山东地方武装陇海支队会合,到达郯东北地区的曹庄、郭庄和朱村一带。当日晚,由当地爱国进步人士王卓人、徐金六指派钟伯荣、徐相谦、禚绍南3位进步青年为部队带路,沿沭河北上,连夜包围了南古庄,于16日拂晓,一举攻克郯东北重镇南古庄,赶跑了国民党顽固派。随后,政委罗荣桓、代理师长陈光率师部机关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纵队、大众日报通讯社等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先后陆续进驻郯东北地区,即现在的临沭县。

当时,为便于实施我党对山东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将整个山东分为鲁南、鲁中、清河、渤海、滨海等几大行政战区。其中滨海区最大,她南临陇海路,北接胶济路,西涉蒙山,东连青岛等地。同时,又将滨海区境内,我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周边的郯城东北部、临沂东部、海陵北部等,近2400多平方公里划成一个新的县级行政区。当时,罗荣桓政委风趣地说,沂河边上有个临沂城,这里沭河从中间穿过,这个行政区我看叫临沭县怎么样!临沭县由此而得名,其名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和重要的历史特征。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我党工作重心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由军事斗争逐渐转向经济建设,而战争年代产生的临沭县,因经济基础薄弱于1956年底撤销,直至1961年恢复,特别又历经了十年动乱等种种主客观原因,始终未能对其在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全面地整理和宣传。因此,每当提起临沭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的时候,令不少人觉得很新鲜或很突然。近年来,党中央特别重视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亲临临沭县视察和看望昨日的红色堡垒村及支前模范等,这既是党中央对老区人民昔日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习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鼓舞,更是63万临沭人民莫大的光荣。由此可见,临沭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始建于1942年,迁址于1968年,重修于1990年的“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现为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革命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整修及充实,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已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重要基地。园内“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将帅题词碑廊”等,真实地展示和反映了我党在临沭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寇开展卓绝斗争的历史。尤其是《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馆内反映了正当山东抗战工作最艰难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决定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山东指导工作的历史功绩。

刘少奇同志作为我党我军的最高级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来山东指导工作,就是住在临沭县。他自1942年4月10日至7月下旬,近3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临沭县朱范、东盘、夏庄等重点村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对整个山东抗战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他总揽全局,指出了山东抗战工作的光明之路,彻底扭转了山东抗战工作一度被动的困局。如今,不论在延安少奇同志的窖洞旧居,还是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不论在少奇同志的故乡花明楼陈列馆,还是在国家的许多重要历史资料档案中,都可以看到展示少奇同志在临沭指导山东抗战工作的照片。少奇同志当年住东盘村227号旧址犹存。深受滨海人民爱戴的老首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同志在阔别45年后,重返临沭时,仍满怀深情地讲起少奇同志,在临沭指导山东抗战工作的丰功伟绩和动人情景。

 

印满红色足迹的临沭大地

1989年初,临沭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滨海陵园建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向全社会发出了修建滨海陵园的募捐倡议,这一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和支持,一时间出现了像战争年代支前般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局面。纪念园内,除建国前夕华东野战司令员陈毅元帅的亲笔题词外,还有30多位我党政军等高级领导人的题词。可以说,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尤其得到了中央首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于1990年2月,亲笔为该园题词“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同志,于1990年秋,亲临视察该园修建工作,书写了园名,并题词“热血洒滨海,为民族解放捐躯;英名垂青史,与苍山沭水共存”。同时,老人家还很动感情地对大家说:临沭是我的第二故乡,走遍千山万水,难忘苍山沭水,难忘滨海父老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和陈士榘、符浩、王照华、万毅、吴岱、谭启龙、铁瑛、曹思明、江潮、宋清谓、杨汉文、高启云、谭福德、王裕晏、解玉峰、李文全等,近30多位党政军高级将领为该园题词,足以说明:山东抗战历史的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的重要价值和分量。

岁月峥嵘,敢将壮躯拼九死;艰难困苦,甘洒热血染沂蒙。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从1940年初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6年间,先后在临沭领导和指挥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敌人浴血奋战的丰功传绩,与苍山沭水共存;其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必将在临沭革命老区代代发扬光大。

 

附词两首:

 

西江月·凭吊滨海陵园

 

滨海岁月几度

罗陈肖华谷牧

抗日将士拼九死

英雄豪杰无数

更有少奇来鲁

指点胜利之路

转战千里沂蒙山

卧虎藏龙临沭

 

 

西江月·凭吊台儿庄抗日战场

 

御敌徐州北

鲁南布杀场

阻击日寇进犯

坚守临枣

决战台儿庄

大丈夫,敢将壮躯拼九死

好男儿,同仇敌忾斩豺狼

炮声隆隆

刀迸火光

炸浮桥,破釜沉舟

发誓言,与阵地共存亡

池峰城、张自忠、王铭章……

这一个个,邓世昌之后的邓世昌

这一群群,黄继光之前的黄继光

用血肉之躯筑起铁壁铜墙

伟大的民族英雄

永远的中华脊梁

悲哉,古运河

壮哉,台儿庄

 

 

 

 

作者简介:

王明善,男,汉族,1953年出生,山东临沂经济开发区梅埠街道王贺城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冬入伍,在浙江省军区服役;1986年底转业,先后任中共临沭县纪检委办公室主任、临沭县建设局副局长、首任旅游局局长等职。是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沭县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临沭县史志编篡委员会特邀编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