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文化网 沂蒙精神网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WAP手机版)
首页 > 沂蒙精神 > 理论研究

临沂文化展馆弘扬沂蒙精神探析

作者:汲广运、张俊龙  来源:  查看:2080

 

临沂文化展馆勇于创新,以展示沂蒙精神为己任,借助现代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展示沂蒙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过程和价值意义,已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一、临沂文化展馆的创新性探索

临沂文化展馆在展陈内容、展陈方式手段和解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仅以沂蒙革命纪念馆等展馆为例予以说明。

 (一)深挖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突出沂蒙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特性

2013年,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建设的过程中,为尽可能地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独特性,邀请省内外专家深挖沂蒙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与沂蒙精神的成因、形成过程、内涵特征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反复论证拟定展陈内容。使展馆的布展内容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内容注重宏观和系统性,与纪念馆采用的开放式格局,及通透流畅、宏伟壮丽的设计风格相匹配,便于让游览者从整体上了解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二是注重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以细节感染游览者,撞击游览者的心灵;三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纪念馆的二层和三层的两个主展线设计各具特色,又浑然统一。二层临沂革命史展览风格更具有临沂地域特色,三层党的群众路线展览强调历史性、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目的是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二)借助现代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示主题内容

沂蒙革命纪念馆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重视数字化互动设备的应用和融媒体作用的发挥。

沂蒙革命纪念馆内部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凸显沂蒙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使游览者的情境式体验与思维创新形成互通式配合。除了每层配置讲解员,为游览者提供帮助外。游览者还可借助自助讲解系统,全面、详细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在特定区域,游客还可使用闭合讲解的方式,了解展览区域内所呈现的历史人物、实物文献等。在多个旅游团队一起参观时,游客使用团队讲解系统可设定各自的频道,做到互不干扰。

沂蒙革命纪念馆还引进了360°全景展示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使用,特别是在网络和手机APP平台的发布和应用,实现了纪念馆线上线下全方位展示,为纪念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展示路径。不到纪念馆现场,也可通过沂蒙革命纪念馆网上展馆(沂蒙精神网上展馆)游览纪念馆。为了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和内容,纪念馆还积极实施了数字化展示工程,运用APP智能语音、VR、全息投影、CAVA、镜面立体展示等高端数字化技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通过情景再现、模拟体验、双向互动等方式,增强展馆的展示功能和教育效果,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集红色文化传承、沂蒙精神弘扬及革命文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智能化革命纪念馆。

 

(三)创新红色讲解,教育效果愈加突出

为了把红色历史讲得生动感人,沂蒙革命纪念馆重点在制度规范、接待程序和讲解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启发式讲解”模式就是创新举措之一。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发了《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渊子崖村自卫战》等数十个启发式讲解模块,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154月、7月,山东省英烈讲解员大赛和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决赛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举行,该馆两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得到了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沂蒙革命纪念馆还着重研究了“红色讲解”的一般规律和丰富内涵,开发了新的课题《红色讲解概说》,建立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培训有内容、效果很突出”的培训模式。

(四)强化对沂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活化

临沂历史名人众多,红色资源丰富。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革命历史的挖掘、研究工作,注意加强对革命历史事件、革命文物有抢救性整理和收集,对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研究。抢救性征集收藏有较高价值的革命文物1360余件套,市政府先后公布了抗战纪念地200处,抗战堡垒乡镇35个。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馆,如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该馆全面系统的展示了19423月至19427月,刘少奇在鲁东南,通过缜密调查、民主谈话、开放会议等形式,统一山东党政军群在思想、政治、军事上的认识,建立山东党政军群“一元化”领导的光辉历程。也就是说,临沂特色文化展馆通过对历史人物一个个特定历史时段的活动轨迹、发生事件、发挥作用的梳理总结,运用讲解、图片、文字、音像、场景再现出来,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更直观的理解和认知。

2015年建成的“沂蒙红色文化馆”,则从文化的视角,系统地展示了沂蒙根据在发展的历程中,有效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了革命的新文化新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

 ()重视对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提炼

临沂文化展馆非常重视在具体事件中提炼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如在山东抗战纪念馆中,有一张展示莒南县第一个民选“庄户县长”王东年的图片。1942年,面对严重旱灾和蝗灾引发饥荒的难民忧心如焚,写信请求父母把老家祖林里上百年的大柏树全部砍伐卖掉,救济灾民,我虽愧对列祖列宗,但不能愧对群众的信任。共产党人把群众的信任比物质重要、比金钱珍贵,这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关心群众疾苦,时刻为群众着想。19436月,山东军区、115师颁布《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要求军队必须严格执行政府法令,遵守群众纪律,密切军民关系,注意节省民力财力。山东根据地出台了《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关于严禁贿赂的决定》《山东省惩治贪污公粮暂行条例》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并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党为什么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前进的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拷问,诠释了忠诚担当,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二、文化展馆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的作用

临沂文化展馆是沂蒙精神的有效载体,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沂蒙精神文化根基的溯源作用

沂蒙精神的文化根基是底蕴深厚的山东,特别是沂蒙传统文化,这在临沂文化展馆中多有展现。如临沂市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厅,通过大量的实物场景展示了临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展示了沂蒙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和杰出的文化品格。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展示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先秦书简,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各有其人、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突出了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里念。王羲之故居展览馆,展示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的成长历程,王羲之书法包含的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以儒家中庸之道为基础的融合。

沂蒙山区地处齐鲁楚交界地,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这里有鲁文化的敦厚重礼、有齐文化的尚实革新,也有楚文化的卓然开放,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沂蒙山区人民敦朴厚道、仁义正气、公忠体国、包容开放、正直善良、吃苦耐劳、重情重义、仁爱孝悌、知恩图报、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凸显了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特征和影响力,这是沂蒙精神得以产生的深厚文化根基。

(二)对沂蒙精神形成的如实记述

临沂文化展馆重点记述了沂蒙精神形成的光辉历程。如沂蒙革命纪念馆,从红色沂蒙革命热土、浴血抗战生死与共、巩固政权夯实基础、众志成城走向胜利、水乳交融无私奉献、沂蒙精神永放光芒六个部分,集中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争。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展示了共产党、八路军来了宣传男女平等,一幅幅图片,你会感受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沂蒙女性,放开“裹脚”后身体的解放、有了自己名字后人格的平等。从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中,沂蒙的百姓感受到了只有共产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心里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以心换心。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主张和行动,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沂蒙老百姓正是在亲身感受中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党及党所领导的军队,从此一心向党,铁了心的跟着共产党走,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真实再现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历程和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感人事迹,进而揭示了沂蒙精神形成的关键所在。

(三)对沂蒙精神价值追求的具象化、可视化引领

临沂文化展馆以场情景和氛围的烘托,以实物和资料展陈为支撑,以现场解说的引导,变间接为直观,变说教为故事,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为可视,从而打动人心,润物无声,真正起到了沂蒙精神价值引领的作用。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红嫂纪念馆等多个展馆里,都有大量反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无畏、忠诚担当的感人事迹和史实史料的介绍展陈,同时也有大量表现沂蒙人民舍生忘死、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生动事例的展陈介绍,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引领力和感召力。

当然,在充分认识临沂文化展馆创新性发展和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正视目前存在问题和不足,如一些展馆,特别是县区级以下的展馆仍然存在着展陈方式单一,资源利用同质化、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今后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展馆建设和在弘扬沂蒙精神中的作用研究,紧扣主题,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创新展陈的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材料、数字化手段让展陈内容“活”起来,进一步重视对史料和文物的挖掘整理,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使文化展馆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上一篇:沂蒙红色歌曲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一篇:“沂蒙精神”的“定义”探析
联系我们|服务|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 ©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转载须经本会书面授权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2号 邮编:250004  

qq群:176696276 

 

鲁ICP备14008153号-1